
今天回到老家,大部分東西都被清空。
老家是二合院,我正對著正廳,右護龍是廚房,埕的後方是一棵龍眼樹,而我對那樹陰底下,滿載的是回憶。但我將視線朝天空的方向望去,今日熟悉的龍眼樹,看不見一顆龍眼。還有樹後方的兔籠裡,再也沒有葉子與水。
我呆站在埕上,我彷彿看見以前我還是孩子時玩樂的場景,像投影燈一樣映照在眼前。有點誇大其詞,不過當下由我的心思構築出的場景確實如此。說起來有點感傷,我由衷不確定這種情緒為何襲奔進我的內心裡,或許在那個小時候的在這裡生活過的我的那一年,還記得什麼是快樂、天真。念舊的我不自覺地滴下幾滴眼淚,輕輕眨了幾下眼,淚水自然地從臉頰滑下。
隨著在城市裡生活多年了,忙碌使我,使我們都快忘記何謂快樂,只能擁抱著寒冬裡暖暖的咖啡,令人感歎的小確幸。當我把思緒從過往中牽回現在,那總不是說我有多懷念往日,多討厭現在。而是我知曉故鄉這種事物,總會隨人的成長漸漸地疏遠。以前很美,但它已然是張明信片。
我走進客廳,積滿了灰塵,供桌上也是,那檀香已都是灰燼。而周圍不再有沙發,而是擺滿了櫃子,裡面放著繁雜的物品。我看見供桌旁的電視,以前還不是液晶螢幕,家家戶戶都是映像管電視,體積非常大的那種。我還記得小時候總等著六點到八點的卡通時間,準時坐在沙發上,怕絲毫看不到一分一秒的劇情,後來父親買了一台紅白機,我跟哥哥就時常在的電視前玩得不亦樂乎。
我走出家外,一覽附近的人家,這裡以前很熱鬧,下午這時段都能見著老人或者中年長輩們坐在板凳上乘涼、泡茶、聊天的景象,我繼續看著村子裡的路,以前早上睡覺的房間窗外,都會有一個賣早餐的阿姨在對面,我們都叫她熱狗阿姨,我們幾乎都是吃她做的早餐度過悠閒的早晨,偶爾會跑去廟裡去買一位我會叫他紅豆哥哥的早餐,他人很親切,我小時候很喜歡吃他做的紅豆饅頭。然後往著前方,我發現小黑還在,那時我常常可以在村子裡遇到的一條小土狗,我擅自為牠取了名字叫做小黑,只是牠看起來並沒有以前那般神清氣爽,或許是上了年紀。我就這樣繼續望著,回想著,種種。
只是後來就搬上了基隆,習慣了雨,習慣了任何風吹草動,更重要的是習慣了人,那大廈與車潮已不再感到新鮮,但這裡卻孕育了我,也有了許多中學生時期的回憶,我對這城市也有著莫名的情感,在基隆生活了快十年,這裡也能算得上是我的依賴了。
現在想起來,那時生活很樸實,也許是因為還沒有網路,能做的事情五花八門,人與人的距離更接近。我才知道小人在《變了好多》裡寫的「那尚未改變的,我們不去過意;但改變的,我們過意不去。」是甚麼感覺,原來曾經的,也是熟悉的。
「好奇妙。」那是我這一次回來又浮現的一次想法,每次都是如此。說實在鄉下生活的日子,都是小時候的印象,只是刻印在記憶深處。我甚至有時會認為基隆比較像是我的故鄉,但這裡是我成長的地方,也造就了我那麼一部分隨性、天然的性格。 所以不可忽略的,基隆是我的故鄉,這裡也是我的故鄉。
故鄉,是包括了周遭的人事物,在那個時間、那個當下,寄入了情感的這麼一種意義,它是曾經的,也是熟悉的,更是難忘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