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晨希

不知道從何時起,女孩養成了上咖啡廳的習慣。她會點那一杯摩卡加一份巧克力,坐在大落地窗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,她會張望每一個推門進來的客人,是否是她懷念的男人。
某天休假日,下雨,她常去的咖啡廳沒有營業,於是她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隨意的搭上一班公車,在最後面的五人座椅最靠右的位置睡去,直到清醒,她按了下車鈴,她不知道這是哪裡,但也不是很在乎,隨著路邊方向牌,她找到一間沒有客人的咖啡廳,外頭寫著「一杯咖啡換一個故事」的廣告標語。
咖啡廳內只有一人在吧台內忙進忙出。大雨淋濕了女孩,她站在門口躊躇,最終鼓起勇氣推門而入,她有一個故事,一個不知該如何提起的故事。
大學三年級,女孩配合學校課程參與美術設計的實習工作,每天和其他設計師一起捐獻新鮮肝臟。第一次和男人見面是在公司的茶水間,因為從沒見過女孩,所以男人簡單的搭了話。他是行銷部主管,由於行銷部向來不收實習生,所以男人對其他部門的實習生總是感到好奇。爾後兩人因為一份家庭日的企劃而有了工作上的交流,交換彼此的聯絡方式,女孩同樣對男人很是好奇,男人似乎還很年輕,但工作能力很受主管們的讚賞,是她很憧憬的模樣。
從數日的相處中,女孩開始得知男人的身份背景,原來他今年已經三十二歲,大了女孩十歲。他們會在下班後相約吃晚餐、男人會開車送她回家,除了工作之外,他們的聊天話題也多了閒話家常,雖然同在一棟大樓中工作,但男人還是會向她報備自己的行程,在中午外出時也會替她帶上一份午餐或是下午茶。
有時女孩需要回學校,他不辭辛勞的接送。假日他們一起出遊,去遊樂園、去商圈逛街、去咖啡廳。
女孩知道男人喜歡喝咖啡,她喝不慣,所以她總是選擇一杯熱摩卡加一份巧克力,這是男人告訴她的獨特點法,那會使巧克力的濃醇更加突出。在咖啡廳內,男人會對著筆記型電腦修改需要遞交的方案,女孩會拿著寫生本,描繪她眼中的光景。
女孩的實習結束後,男人突然人間蒸發,女孩詢問過往同事關於男人的行蹤時,得知男人申請前往海外分公司,早已離開台灣。她試圖透過社交網路聯繫男人,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張接著一張同名同姓卻不同的臉龐,最後在一家三口幸福的合照中,女孩看見了熟悉的他。
女孩崩潰大哭,將兩人相處的照片揉爛、將男人的素描撕碎,回過神卻又將碎片一片一片地拼湊,因為那是她僅剩的回憶了。
她順利畢業、回到曾有男人所在的公司成為美術部門的一員,但她每天都過著宛如機械般的生活。她變得沉默寡言、變得陰鬱,唯一沒有改變的卻是她總會在閒暇時到咖啡廳,點上一杯摩卡加巧克力,坐在大落地窗前望著窗外,等待一次奇蹟。
女孩推開草山咖啡廳的玻璃門,清脆的門鈴吸引了那人的注意,老闆眉清目秀,可謂美人,只是她笑起來的樣子有些輕佻、有些豔麗,她禮貌的詢問女孩需要什麼。她挑了吧台的位置、背對著窗外越下越大的雨,女孩攪拌著一杯正常配置的摩卡咖啡,她先是淺嚐,接著釋懷的笑,緩緩地向老闆說出這個故事。
原來摩卡即便多加一份巧克力,味道也沒有多少差距,她始終都只是男人可有可無的那一份巧克力罷了。